梭说.侗寨景观剪纸系列

通道是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和古雅淳朴的民情风俗。侗族人 民独具特色的建筑、织绣、服饰等,在祖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璀璨夺目。建筑以鼓楼、福桥、寨门,吊脚楼最为出色,堪称侗族建筑“四宝”,有的已被列为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往侗寨,身心仿佛来了一场诗意的栖息。青山绿水间满眼缤纷,农忙的身影偶尔闪现;吊脚木楼临水伫立,层叠成片;穿过美丽的风雨桥 ,来到恢弘的鼓楼前,跟着侗族人随着芦笙的音符听大歌跳耶舞。快乐地返璞归真,回到梦想中的美丽家园。

本系列作品汲取了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剪纸”的精髓,在制作前期根据“侗寨”实景,利用传统剪纸的工艺,用心裁剪出具有民族风味与纸感的侗寨景观。通过一系列处理打样,在制作后期结合现代激光切割技术,制作成栩栩如生,空灵韵味的剪纸作品。

新通道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放飞心情去领略通道的每一分精彩。

沉浸在美好家园,净化身心去寻找一片诗意的栖居。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家休闲和集会议事的场所,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其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被文人誉为“秉凉亭之清幽,兼宝塔之奇伟”。

 新通道_06 新通道_08

普修桥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一梁一栋重现建筑精魄。

放慢灵魂去欣赏一座桥,去感悟侗乡的纯净与美好。

普修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棂窗,四柱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座桥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屋脊和檐角泥塑龙、凤、鸡等动物。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层为方形平面,上四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顶尖泥塑青鸟一只,能转动,迎风鸣响。桥亭檐角饰狮、凤、卷草等,起翘高挑,雕塑精致,曲线优美。

皇都普修桥_06 皇都普修桥_08 

横岭鼓楼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感叹那凌空俯视的巍然。

穿梭一段时光,会聚一切欢喜的乐章,展现最真挚的乡情美意。

横岭鼓楼在整齐的侗寨蜂拥之中,展示着豪气与巍然,显得雍容至尊,被称为侗族建筑的“三朝元老”。 主体鼓楼为双重檐歇山顶式,纯木结构,另外两个个头相当,均长着如意斗拱,两个门楼用的是侗族箭镞特有的如意计拱挑出,像金秋的麦穗压弯了腰,更像沉睡千年的老人微微地低头不语。一层的四面呈方形与第一个门楼和第二个门楼两檐相交,设有排水天沟,主楼二层伸出以瓜柱收敛,门楼用廊连接贯通,使两座门楼通过主楼连成一体。

横岭鼓楼_06 横岭鼓楼_08 

皇都门楼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安静地欣赏侗寨质朴的美。

剪纸刀味,恣意流转,尽情地享受生活本真的乐趣。

皇都侗寨是侗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保留最完整的古寨,处于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的中心。“侗寨第一门”是入寨的门户。寨门气势宏伟,尽用榫卯结构,令人叫绝。

 皇都门楼_06 皇都门楼_08

阳烂鼓楼

裁剪之间,时光静好,细细口味建筑的檐柱挑枋。

俯首闭寐,百转千回,感悟匠心不败于时光的魅力。

阳烂鼓楼始建于清朝乾隆52年,整座鼓楼坐落朝南,占地面积242平方米,纯木质建构,其由门楼,主楼,后楼和连廊四部分组成。门楼双阙的柱均用穿枋与主楼檐柱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屋檐采用如意斗拱出跳,使门楼屋顶构成歇山形。主楼系三重檐歇山顶式,四根中柱至第三层支撑主楼屋顶面;十二根檐柱至第二层承挡二檐挑枋,出跳翘角;第二层正立面左侧,用连廊连接后楼,前呼后应。

阳灿鼓楼_06 阳灿鼓楼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