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在设计参与社会创新的过程中,参与式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方法。以参与式影像记录方法为理论指导,尝试非遗传承人以及社区内研究学者共同参与下的拍摄记录方法。以侗锦项目为例,通过参与拍摄工作,“非遗”传承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另外,这种方法对于减少外来文化观察者对于“非遗”文化主体的主观影响,保护活动中内在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影像在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中的后期应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式影像;社会创新;侗族织锦;数字化保护
把参与式影像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直接带来的是传播模式的改变,与“非遗”直接相关的传承人和拥有了话语权,这使得记录非遗的影像拥有了更好的客观性,更具有研究价值。在工作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所传承的文化,扭转了其“被保护”人的自我认知,以减小“非遗”保护项目给“非遗”本身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输出物来说,一方面影像知识的约束保证了非遗记录影像的可观看性,而在其中起到决策和安排工作,也对输出物能为“非遗”保护项目后续进行产品创新埋下了种子,使之在社会创新领域,设计领域拥有了产生火花的可能性。物理层面来说参与式影像的工作方法不需要大型团队参与制作,项目的灵活性上升和而有利于资源和经费的节省,使得“非遗”影像化保护的大规模铺开成为了可能。
(编辑:朱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