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

说起背篓,在脑海里最快浮现的是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背篓》。湘西自古就被认为是背篓的故乡,是一个从背篓背出的小镇,但是在这次的酉歌行中,意外的发现,在酉阳铜鼓乡,背篓随处可见,已然是村民们主要的运载工具和生产生活工具。

背带2

在当地,你可能会遇见一位老婆婆正背着背篓和她的小孙女在认真地听着她爷爷古老的高腔,载歌载舞的阳戏;可能会遇见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背了一个30斤重的背篓,里面满满地装着刚刚收割的玉米正在往自己家中走去;你也可能会遇见一位背着满箩筐青蒿草的老妇人正迎面向你走来;可能会遇到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背着比他还要高大的水背篓正往山上赶;你也有可能会遇到一群老人们背着空空的背篓去市集采购。背篓的广泛应用,意味着背篓在酉阳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有其独有的特色。

背篓是一种竹篾编织物。一个完整的背篓,大多有八种不同类型的竹材编织而成,每一种材料发挥着自身不同的作用。

1)细纬篾
细纬篾是背篓的主要用材,它是由直径为20mm左右的山竹,经过多种加工打磨以后,留下最适合编织的竹篾长度。细纬篾没有固定的长度,根据竹子的长度而定,在进行正式的编织之前,需用匀刀加工成大小厚度一致的竹篾。

2)厚山竹
它一般是采用在背篓的底部,因为底部是背篓主要的承重部分,因此对这个结构的材料要求须有较高的强度。

3)经篾
它是背篓的垂直骨架,一般去山竹的八分之一竹篾,厚度在1.5mm-2.5mm之间,长度根据背篓的大小而定。

4)宽纬篾
厚度在0.5-0.8mm之间,一般放在背篓的中腰部分,和背篓的经篾编织成镂空花纹,起着很强的装饰性效果。

5)黑色竹篾
也是取材山竹,厚度为0.8-1.2mm,这种竹篾是将山竹砍好后,将整根竹放在家里的灶台上经过几次的烟熏后变黑,也是起到了很好地装饰效果。

6)绵竹
它是专门为锁口所用,选用直径在30-40mm的绵竹,宽度为12-20mm,经水煮半小时后,晒干使用,这种用绵竹做的锁口韧性想打个好,能很好地起到保护效果。

7)加固用蔑
这种篾是专为底部加固使用,属于十六分之一竹篾,厚度约为0.6mm。

8)背带用篾
长度为一丈,属十六分之一纵剖竹篾,厚度为0.8mm左右,一根背带需要四根竹篾编织而成。

P1010096 P1010094 IMG0157 P1010102

背篓的制作工艺

背篓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步步凸显着村民们自己的智慧。

1)砍竹

背篓是由当地的山竹编织而成。山竹有大有小,用于编织背篓的山竹一般直径在12-30mm最为适宜。所以篾匠们就前往山上砍伐合适的竹材,并把砍好的竹材放置家中的阴凉干燥处。

2)剖篾

砍完竹后,篾匠们将砍好的竹子根据编织需要,分解成适合编织的篾丝,这就是剖篾。这个过程是竹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篾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所编竹器的精细程度。

3)匀篾

剖篾对篾刀的角度,篾片的厚度也是十分有讲究的。接下来,篾匠们就讲剖好的篾丝用匀刀处理均匀,以便于保证同一种编织材料大小一致,厚度相同。

4)染色

在接下来一步就是染色,根据资料得知,背篓的用色一般只有三种,分别是竹青色、竹黄色和黑色,黑色就是将看好的山竹放置家中灶台烟熏便可,它一般只用于背篓的点缀。

当处理竹篾的准备工作做完后,便可以开始进行背篓的编织。在这个小乡镇里面,铜鼓乡的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各种各样的背篓,编织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编织出自己的美好愿景。
(部分信息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张宗登-《探秘背篓之源—湘西背篓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