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6个国家,专业涉及产品、时装、交互、平面、建筑设计及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各领域的45名志愿者,被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影像设计、社会学研究四个小组。采用直接观察、参与式观察、非结构性访谈、焦点小组访谈、乡村快速评估(PRA)、社会影响分析(SIA)等方法进行社会需求的系统梳理,为当地文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模式的结合进言献策。本次工作营中,基于系统研究基础上所创造的大部分创意设计成果将直接转化成可量产的商品,投入生产与销售,就地带动当地人就业与增收。
产品组
产品组利用花瑶当地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如独具特色的花瑶挑花技艺、竹木资源、金银花、富硒大米等,与现代创意设计相结合,邀请当地挑花能手和有手艺的工匠共同参与设计过程,激发在地居民的创造能力和生活热情,让设计更接地气。最终协作生成了竹木产品、纺织产品、图案及包装三个方面的设计。
在将本地化及全球化观念带入民族文化再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以设计师的角度去挖掘当地具有价值的文化符号,用设计去做本地化的事情,利用当地丰富的各种资源为本土文化、服务和生产发展做设计;同时唤醒本土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意识,强化地域文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田野考查、实地观察与用户访谈,搜集整理了当地衣食住行、物与非物、形色材等方方面面的素材,充分了解与挖掘当地生活形态、生产与消费方式的需求,归纳总结成本土设计知识系统的资源库,凝炼成四个关键字:
形:形式、散落当地的公共造型,在地方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通用。如从地形地貌中提取的轮廓,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建筑或器物的造型,体现民族精神与信仰的典型图腾和符号等。
材:材料,源于当地资源丰富或应用较为广泛的自然材料,强调当地居民根据各种材料的不同质感、特点和性能的合理利用。如竹材、木材和石材等。
艺:技艺,源自本土并传承当代的手工工艺,能够体现当地人审美情趣的装饰物以及由当地人崇拜、礼祭活动而衍生的民间艺术。
色:色彩,当地人崇尚与惯用的色彩,以及生活饰物中常用的色彩搭配。如衣着习俗,常见刺绣与织锦的配色习惯,建筑涂漆的典型色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