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由满洲通古斯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得名,其语原意为“因为兴奋而狂舞的人”。
本专题主要介绍巴尔虎萨满服饰、通古斯萨满服饰及萨满法器。
一、 巴尔虎萨满服饰
1.1巴尔虎男萨满服饰
巴尔虎萨满服饰包括卖呼基(神帽)、阿噶拉岱(萨满面具)、奥日贵(神衣),神帽为鹿皮制,外套接一铁帽架,帽架顶部是有铜丝编制成的鹿角形,以此区分等级。神帽头顶鹿角左右各分五叉,已属高等级萨满之物,帽架左右各有一组三枚铜铃,正前方有山字形牌饰,底坐处缠绕一圈蓝色绸布,垂直腰际。面具为铜质男性形象,圆眼、高鼻、口微张,露出四颗牙,眉毛、胡须为马鬃,两侧各有一长耳,耳部上下有系绳小环。巴尔虎萨满神衣由短衫式的上衣与神裙两部分组成,上衣为鹿皮制的开襟圆领衫,以盘扣扣结,领口及袖口均有黑色包边,以盘口固定于上衣上,神衣上部的装饰品主要有铜镜、铜铃和彩藩三种。铜铃122枚,上面为虎头纹饰,分布于上衣的衣袖、袖口、彩藩等处。彩藩共30条,呈对称阶梯形分列于神衣背部两侧,三条首尾相接成一组,左右各有四组。藩带均上窄下宽,底端做箭头形,连缀三根墨绿绦带,每条藩带上都纵向装饰有灰、蓝、白、黄、绿五种颜色的刺绣和一枚铜铃,每组第一条藩带上饰有一枚小铜镜,彩藩多少是巴尔虎萨满功德的表现。铜镜共73块,分大、中、小三类,大镜2块,中镜31块,围绕在大镜周围,小镜40块,分布在衣褂底边、袖子和彩藩上。铜镜是神力的象征,神裙位于上衣下,以盘扣固定于神衣上,上部为一条鹿皮边,绦带状,皮边下部连缀42条彩藩,彩藩的形制、规格与上衣彩藩一致,密集的成群的排列在上衣之下。彩藩上连缀三枚小铜铃,神裙上有126枚小铜铃。
1.2陈巴尔虎女萨满服饰
女萨满服饰与男萨满的基本一致,但装饰细节上有所区别。女萨满神帽为皮质带帽架的形制,帽价前方装饰一火焰状的牌饰,帽架顶部象征等级的鹿角分三叉,上面各系三个铃铛。面具是模仿女性面部制作。神衣采取短衫接神裙的形制。遍布铜镜、铜铃和彩藩装饰。
二、通古斯鄂温克萨满服饰
通古斯鄂温克萨满服饰由神帽、面具、神衣及上衣装饰组成。神帽瓜皮状,蓝色缎面,帽檐前部缝一排鹿皮穗,用以在做法时遮挡住萨满面部。瓜皮帽上有一铁质的帽架,顶部为铜鹿角装饰,鹿角两侧开叉,叉数多少表示等级高低。彩藩的数量表示萨满在世所做功德,帽架下方的铁圈上缠系一圈蓝色布,左右各缀一组三枚的铜铃,后部垂有一组三条相连彩藩,中部的彩藩最宽,两侧彩藩略窄。面具为铜质人脸,长眼、高鼻、小口、尖颌,以山羊毛仿制出人的毛发,面具左右两侧的上部各有一小铜环,以系绳将面具固定在萨满脸上。两侧的铜环之上分别系有五彩布和两个灰色布袋,左侧布袋内装烟丝,右侧布袋内有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萨满神衣为鹿皮制的圆领对襟长衫,领口、袖口及门襟处均有蓝色包边,长衫最底部剪裁成一条条的绦带状,其余部分则显露皮革的本来质地。
神衣通体布满各类装饰品。其象征意义及形制可分为:
1.象形铜片饰。左右不对称的缝缀在神衣正面胸部位置,包括屈臂人物、无头持斧人物、鹿、狗、猪、狼、船及桨和斧、刀、叉等兵器及一面刻有日、月、北斗星的圆形镜和一个火镰。这些装饰品所表示的皆为萨满崇拜和要祭祀的对象。
2.蛇形布偶装饰。长约129.2cm,青紫色,共有5条,两条左右对称分布于神衣领口以下,另外三条位于神衣背部,正中一条为15头蛇,与人脊椎的位置重合。
3.铜铃,可分为小铜铃、条状小铜铃和大铜铃三类,小铜铃和条状小铜铃不规则的分布于神衣的腰际、膝盖部分、手肘部、腋下等。大铜铃仅有一个,为梯形,长柄式,位于神衣背面的腰部,通长约55.6cm,宽11.5cm,厚0.3cm,其他铜铃长约11cm。
4.彩藩两条,位于背后的袖管上端,与神帽上的彩藩有同意造型和宗教意义,长121.7cm,为神衣之中最长的装饰。
5.铜骨架九组。分别模仿人肢体各部制成并按照人体骨架位置连缀在法衣上,具体可分为铜胸骨、肋骨一组,以一张鹿皮固定挂在胸前。股骨、胫骨、腓骨、脚掌四组,神衣的前后各有两组。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手臂两组,分别位于神衣背部的左右袖子上,脊椎骨三组,位于神衣背后。
备注:图片来源于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陈巴尔虎旗卷
(文章来源于:乡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