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

 

回龍橋

DSC_7917

1959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道的回龙桥位于黄土乡到平坦乡的路边,横跨平坦河东西两岸。位于坪坦乡平日村郊,桥体呈弧形于坪坦河上,始建于清乾隆26年(1762年) .回龙桥亦称“回龙花桥”,原名龙皇桥,取“桥如长龙,屹立水上;水至回环,护卫村寨。”之意。意思是龙从上有游到桥头,回头护寨,守寨,才不外流
桥全长63.1米,面宽3.86米,为四柱三间排列,共设22个廊间,桥东西两端中部分别从廊里伸出三层密檐六角攒尖葫芦顶亭阁,中阁略高,其间设有关圣神位,外部面南用杉板封实,书写正楷”回龙桥”三字。桥体采用伸臂梁木架和迭梁木架式,桥西段用伸臂式木拱架桥承重桥体,桥拱净跨19.4米,拱架两端以30度斜升三排杉圆枕木,逐层伸臂,齐桥面铺木板,形成上平下拱状,东段为悬臂枕木梁式,两孔三墩,中墩以不规则长杉圆木作枕,成梯级迭坐,等分顺亮悬伸墩处,架木承重桥面。两种结构,不同造型,集中体现了侗族工匠别出心裁的桥梁建筑工艺水平,为进一步研究侗民族地区的桥梁建造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材料。

_MG_3933

 

回龙桥的故事

1990年10月在桥西段路坎下,发现了一块有残缺的桥碑,上面刻有“龙皇桥”(阳刻),广西过柳州府怀远县,管下大营峒坪墓口,今有头人切思寨(阴刻)落款横排: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或在此以前的桥名叫龙皇桥。以“龙”“皇”直接取名的地方,肯定有与其有关的历史故事,但只可惜碑文太简单,且残缺不全,后人是无法知道的了。县志上有记载的是1931年重修回龙桥一次,长80米,宽4米,全用卯榫合成,找不到一粒铁钉。桥墩是用大青石砌成,墩上架成排的杉木经作桥梁。桥身如游廊,长廊中两边设有长凳,桥上耸立着三座宝塔式楼阁,中为武圣阁。横阁的收尖部有覆钵、宝瓶、小鸟等装饰物,顶端雕有铜鸟,嘴里安有簧片,迎风而鸣。两里以外都能听到,视为奇观。桥的东头有一株枝叶繁茂的桂花树。据说已经有历史一百多年,每年阴历的8-9月桂花盛开的时候,大桥远近,花香袭人,游人至此,顿添醉意。

_MG_39251 _MG_39321 DPP_003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