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liutayu

博物馆特辑2: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博中心—壁画

壁画是藏族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驱象入道图、六道轮回图、西藏五明图、六物长寿图、藏八宝图这五幅经典的壁画图案为代表,详细介绍每幅壁画的内容和寓意。

01 驱象入道图

驱象入道图

驱象入道图

驱象入道图,六道轮回图是藏传佛教里最经典的两幅壁画。它形象而具体地描绘了人修行成佛所经历的几大过程。

第一个阶段,就好比僧人驱赶着通体全黑的猴子牵引大象前行。其中,猴子和大象的形象分别暗喻人的脑子和身体,僧人象征着佛法。在这个阶段,此时人正处于一种无明、愚昧、无知的状态,脑子虽然支配着身体,但两者的行为却是完全割裂开来的,需要佛法的教化。

随着佛法的教化人在逐渐开化,在图中黑象的头部也渐渐出现了白色。然后,象的形象上演化出了一只由黑变白的兔子,这只兔子的出现代表着任思维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这一阶段人开始明辨是非对错。

在最后一阶段,猴子、兔子和大象的形象融为一体,代表着智慧与灵魂同躯体的完全融合,人已完全开化大彻大悟并修行成佛。

02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

六道轮回图主要用于教化后代,阎罗法王掌控着世人的生生死死乃至一切,人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轮回中兜兜转转,除非修行成佛,才可免受六道轮回之苦。

从最中间这个圆圈来看,其中鸡、蛇、猪三个动物,分别代表着人的痴、贪、嗔,每个人对这三大弱点的掌控情况有所不同,因而修行成佛的难易程度也不同。由此衍生出第二圈,善恶两路变相图,即六道。为善者从白道进入三善道,甚至成成佛摆脱轮回之苦,为恶者被恶鬼拉入三恶道。

三善道分别为阿修罗道,天道和人道。阿修罗道又被称为飞天,即魔之所在。天道,即仙人之所在。仙人拥有很长的寿命,身体散发着香气,容颜姣好,福报很高,拥有着点石成金的法力,甚至可以去预知未来,但如果他们贪图享乐背弃初心,就会即刻堕入三恶道。阿修罗道寿命中的魔虽然同天道中的仙有着等长的寿命,但由于其心中强烈到无法克制的欲望和嫉妒心,总是追求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因而难以成佛。如同六道轮回图中所示,他们种了一棵树,但果子却长到了天界,因欲食其果故欲伐其树。人道,即是人之所在。人道既是最容易成佛也是最难成佛的地方。因为有释迦摩尼由人修行成佛的先例,证明人有修行成佛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有经书经文供人来学习,亦有很多大师传授佛法教化世人,所以只要人肯努力学习,智慧便是无穷无尽的。同样,人也很难控制痴贪嗔等弱点,放不下心中执念,造下种种业障,因而亦以成佛。

三恶道分别为、地狱道和饿鬼道。畜生道,即动物之所在。动物愚昧无知,尚未开化,故难以成佛。地狱道分为八热地域、八寒地域,越往底层热度与寒毒越高,人所遭受的痛苦就越大,因而人便忽视了佛法的存在。饿鬼道中,人的脖子如用针尖般细,肚子却很大,即便饿鬼道有取之不尽的食物,但是无论如何人都难以果腹。由于无法承受的饥饿之苦,在恶鬼道中佛法同样会被忽视。其三恶道中,属地狱道的面积最大,是因为每个人的业障太多,都要去地狱道里面饱受种种痛苦,才能转世投胎。

在最外面一圈为十二因缘变相图,其中囊括了人重生到死所有的因缘际会。这就是整个完整的六道轮回。

03 西藏五明图

西藏五明图

西藏五明图

修行藏传佛教需先修习显宗大五明,后修习密宗佛法至时轮乘。西藏五名包括,工巧明(工艺学)、声明(文学和音乐)、医方明(医学)、因明(逻辑学)和内明(佛学)。

在西藏五明图中,笔和雕刻刀代表工巧明,右旋海螺代表声明棵子这一已经绝迹的藏药代表医方明,智慧剑代表因明,佛经代表佛学。

04 六物长寿图

六物长寿图

六物长寿图

此图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静谧和谐、融洽无间、怡想天年的思想,与藏传佛教教宗极为吻合。在六物长寿图中长寿遵循着一定的顺序,山里流出水则由山长寿到水长寿,有山有水则树长寿,因有山有水有树则鹤长寿和鹿长寿,最后才有人长寿。壁画中的老人是由佛陀亲自加持过的。

是佛陀加持过的老人,这幅图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长寿处在整个长寿链之末,无论前面哪一环节被打破,人的长寿都是无法实现的。

05 藏八宝图

藏八宝图

藏八宝图

吉祥八宝,即八吉祥,又称八瑞吉祥,分别指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和金鱼。藏八宝这一题材在藏区的壁画中极常见。

博物馆特辑1: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博中心—坛城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在这片蔚蓝纯净的天空下,孕育着古老而神秘的藏传佛教,拥有着世界上最大最精美的室内时轮金刚立体坛城——香格里拉时轮坛城。

坛城,藏佛语中又称“曼陀罗”,意为宇宙的中心、环境,是藏传佛教中供僧人打坐修行、朝拜供奉的教具。坛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面坛城,一种为立体坛城。

唐卡坛城

唐卡坛城


僧人为法事活动绘制沙画坛城

僧人为法事活动绘制沙画坛城

平面坛城较为多见,包括唐卡坛城和沙画坛城。立体坛城是极为罕见的,藏区多为三层,而香格里拉时轮坛城为五层,寓意圆满,其中时轮金刚坛城更为罕见。香格里拉的时轮金刚立体坛城的建造,耗时近10年(2005-2015年),投资近5亿,供奉了1177尊佛像和722位本尊。这座坛城的底座是采用檀木结构加鎏金技术打造出的空心结构,消耗31斤的黄金,中心赋以装藏(五谷杂粮、藏药、经书、绢绸布匹、法器、奇珍异宝、佛舍利等)。

时轮金刚立体坛城

时轮金刚立体坛城

立体坛城是香巴拉文化的文化实体,承载着藏传佛教密宗五大明——声明(音乐、文学)、工巧明、医方明(医学)、因明(逻辑学)内明(佛学)的精髓。它的建造运用了天文、历算、人体、医学等知识,由密宗的人才设计并主持建造,其中坛城的层间比例、佛像的摆位及姿势等数均由修习密宗的僧侣仅向弟子秘密相传。

时轮金刚立体坛城

时轮金刚立体坛城

香格里拉立体坛城的五层各代表着藏传佛教密宗修行的五个条件,分别为身、语、意、无上智慧和极乐世界。身,即为修行需要强健的身体方可修行至最高层时轮乘,而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杜绝不好的行为。语,即为具有识文断字的能力,消除口业。意,即为理解能力,在修行中需镇压恶的种子在心中萌芽。无上智慧,即为在修行过程中自身对佛法的见解和觉悟,所谓智慧无关智商的高低,只要肯付出努力去学习便可得到无上智慧。极乐世界,即为修行成佛进入香巴拉极乐园。

因此,香格里拉时轮金刚立体坛城的建造不但符合迪庆地区虔诚信奉者的需求,更是一种对香巴拉文化的一种弘扬和传承的支持。

玛尼堆文化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19

玛尼堆文化

刻有佛像及佛教经文的“玛尼石”,并没有统一的规格和形状,制作者用不着刻意选择,捡着什么石头就在上面刻画,经文多为“六字真言”和咒语。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代传衍,玛尼堆形成一座座小山、一堵堵高墙、一个个石城,成为藏地的一种圣迹胜景,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愈垒愈高。171816

新寨玛尼堆——最大的玛尼堆

新寨玛尼堆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县境内,距西宁850多公里,海拔4500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堆。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新寨玛尼堆的经石据说已达20亿之多,这些经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如同桌面,小的仅如鸡蛋。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是藏文六字箴言。新寨玛尼堆的创始人是加那多仁,明朝时期开始堆经石,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玛尼堆与石头

石头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以其不朽的质地而成为社会文明继承和创造的有力见证。石头不仅能打制各种生产工具、攻击野兽抵御敌人的武器,还可造屋建城、磨粉配药,有些地方还用石头镇宅。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大量石器、石棺、石丘墓、石碉楼,可以印证石头在先民是何等的不同寻常。藏族珍爱奇石,更视“让炯”(藏语,自然天成)类石料为圣物,如佛像、佛眼、佛足迹等。另外藏族的头饰、项饰多用珊瑚石、玛瑙石、化石及各种美石串缀起来的。121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