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丽维

吉大

中心橋
_MG_5205

盖于崎岖之道,理当铺之坪坦,河隔江阻须当设架桥。斯是大众之义务。今我富坪吉大门对面,拦一河流过。水隔两地。自古以来春耕夏作,秋收冬种,皆是挑担涉水忘返甚乃不便。共和国成立后,先人曾几度架一独木桥横跨河上,以便路人行走而能涉水之苦,却屡被洪水卷往异地他乡,无一能免。而后,因众人等计议,架一水泥作杆的平板桥名曰“中兴桥”,本想谋出长存之计,岂料一夜夏洪冲塌桥基,桥身中断,涉水之苦复又重来,男女老少皆不尽望断桥哀叹:中兴桥休矣!老天何不保佑我们耶。

_MG_5211
岁月苍苍,斗转星移,改革的劲风吹过神州大地,时逢盛世,重建中兴桥成了当务之急,一经提议,合团老幼无不欢呼响应,男女踊跃解囊,四方邻里纷纷乐捐,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学校老师,无不为中兴桥的重建而献上自己的爱心,更有料岩、五里庵、红星、新寨等地父老乡亲不惜木料之价贵,少者施其一二,多则捐增三五,随缘募捐,功果无虚,紧急备料,众人施工,整个工程历史十月,于一九九七年十月初四良辰吉时,拱跨过江,竖柱上梁,瓦盖完毕,大功告成。时今桥连两岸,飞檐朝天,蔚为壮观,人行桥上,甚是安平理想,依桥极目四望眺,东面有东风楼,飞檐点流云,南与南临桥遥遥相望,面临沃野肥田,稻香扑鼻,北接城平公路,犹如一条银带伸向远方。春窥群山翠,夏视沃野绿,秋看采收景,冬赏瑞雪天。偶看一二雅士漫步河畔,登桥作歌激发无线诗情画意。其情其景令人流连忘返,实在妙不可言。

_MG_5202
古往今来,行善者终得善果,积德者必增厚福。中兴桥的高峻,将预示梓地坛乡千秋万代风调雨顺,人财两旺,四时兴隆。

_MG_5203
造成难,护桥也非易事,中兴桥耗资数万方得成其大功,特敬告广众,上下往来,士农工商,人人小心,个个留意,加以维护,令中兴桥这颗侗乡之珠,流芳千万世。永古长存。以是为序。

_MG_5214

一路酉歌

山歌溯源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土家族人常被眼前的自然景致或社会现象所感染所触动。在生产劳动中、在闲暇娱乐之余,即兴而歌,随口而唱,常用直白、俚俗的歌声来传情达意。

正因为土家族生活在这一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之中,其历史发展与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民风民俗、艺术传统、语言等必然反映到土家山歌之中,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歌曲,由此形成独特的题材特色。

重庆市乌江流域的土家山歌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其旋律、节奏、调式、歌唱、歌词、衬词等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决定,所体现的粗犷豪放、低沉婉转、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是土家山歌独特的音乐风格。

 

山歌的内容与形式

重庆乌江流域土家山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几乎覆盖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所有内容,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彰显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色彩。

一是生产劳作有关的民歌,劳动歌是伴随土家人从事繁重的集体劳动时所喊唱的一种民歌,曲调高亢悠扬激情奔放,多种多样的劳动内容和形式,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歌曲。如船工号子,它是重庆少数民族民众坚强和乐观精神的形象体现。音调或铿锵,或高昂,节奏或紧凑,或平稳;歌词内容直白表现生活,语言直白。不含蓄隐晦,因为艰苦的集体劳动需要人们齐心协力,推动前进。

二是与生活爱情有关的民歌。山歌是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等民族价值构建的载体和表意方式在重庆少数民族的山歌中,情歌是最主要的内容。

三是与乡土民俗相关的民歌。在重庆少数民族保留下来的习俗性的歌曲主要有梯玛神歌 哭嫁歌、摆手歌、孝歌。如土家姑娘在结婚前都要哭嫁,长则几月半月,短则三五天,出嫁前夜哭的最为隆重。

具体内容表现为:

(1)劳动歌——反映渔猎、采集、农业等劳动生活内容,是最早产生的山歌样式之一,主要由劳动号子和砍柴歌,在重庆乌江土家流域土家族山寨,尤其以乌江船工号子名气最大。

(2)梯玛歌——以神灵为歌唱对象的一种山歌。其想象丰富,格调神奇,由土家族语言时代相传演唱,或以汉字记音方式世代传承,充满神秘性,通常在集体祭祀活动的摆手活动中演唱。梯玛神歌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多彩,演唱内容随梯玛主持的巫祀活动的性质而定。如祭亡人时就唱“送亡人歌”;赶鬼驱邪就唱“解邪歌”;求子、消灾、招魂时唱“还愿歌”。

(3)时政歌——反映阶级社会激化与矛盾,体现人民苦难的一种山歌。土家族时政歌产生较晚,是土家人民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

(4)情歌——真实反映土家族人民爱情生活,全面展示青年男女在整个恋爱生活中丰富情感世界的一种山歌。土家山歌充满激情,爱意缠绵,青年男女,人人喜爱。

(5)习俗仪式歌——反映土家族居民有关习俗礼仪的一种山歌。重庆乌江流域土家族居民的习俗礼仪非常丰富,各种习俗层出不穷,色彩独特。①草锣鼓歌。草锣鼓歌是一种与求神灵保佑劳动仪式习俗紧密结合的色彩独特的土家长篇劳动歌。它是由最初的驱兽、娱神为目的,演变至今,主要体现鼓舞生产、传播劳动知识、调节劳动心情的娱人作用。②丧歌,有叫孝歌。土家族认为老人去世是“顺头路”、“白喜事”可喜可贺,故习俗仪式十分独特。③哭嫁歌。据研究,哭嫁歌应兴盛于“改土归流”之后。其内容主要是抒发留恋亲情、感伤别离,对封建制度的怨愤之情,对封建买卖婚姻的控诉之情。土家族男女结婚前, 女方必须哭嫁,由此便产生了“哭嫁歌”。哭嫁歌在表现内容上程序性很强,由哭开声、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亲友、骂媒人、哭席、哭开脸、哭祖宗、哭穿衣、哭上轿等环节组成。④上梁歌。上梁歌是土家人修建房子时所唱的歌。⑤狩猎歌。土家人以前打猎时,都要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求神保佑打猎安全和猎物丰盛。

按形式分类:

(1)自娱型山歌。自娱型山歌类似自言自语,不一定要有听众,目的是消遣自娱。

(2)调笑型山歌。调笑型山歌大多是对异性的调侃、调情、挑逗,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大都表现土家男女青年对爱情的真诚和执着的追求,歌词含蓄,情真意切,一般是男子占主动地位。

(3)调剂型山歌。调剂型山歌是土家人在劳动过程中感觉疲劳、情绪低落的情况下所唱,目的是调剂劳逸、振作精神,调动和激发劳动积极性,或在郁闷寂寞时为放松紧张情绪所唱。

(4)对唱型山歌。对唱型山歌又叫问答歌、盘歌,以“对”为主,一问一答,讲究“说得赢问得输”,这类山歌的突出特征是融谜语入歌中,故土家人有“盘根生”之说,即刨根问底的意思。

       幻灯片6

 

楠木薅草号子

楠木乡位于酉阳县城西南角,楠木薅草号子,是土家山民们在薅草时唱的歌谣。它以二人敲锣鼓给薅草人提劲,以此提高薅草效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歌种,流传1000多年。

薅草号子

 

黑水栽秧锣鼓

栽秧锣鼓它唱于栽秧季节,由两位歌师一人持锣,一人持鼓。唱腔停歇用锣鼓填充过门。栽秧的人刚下田时,歌师在田埂上打唱,等栽秧人到田中间后,歌师便随着人群进入田中,面对栽秧人打唱,调式为徵调式,歌词大部分选自古书、古戏。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劳和杂念,让栽秧人集中精力,提高栽秧的工效。

幻灯片1 幻灯片3 幻灯片7

木叶情歌

     木叶情歌是一种用木叶吹奏出来的音乐,是一首情歌,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真诚和勇敢追求的精神。在土家族集中聚居地武陵山腹地,竹笛、木叶、咚咚喹,信手拈来都是土家青年弄乐的道具。

muye

高步

_MG_4305_1
廻福桥,侗语意即:迂回龙脉,锁住水口,福济侗寨。因此,廻福桥选择在寨子下游油茶山与对门山两山交口处,为三墩两孔迭梁式木构架风雨桥,它是清道光二十年侗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DSC_8288

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九八五年乙丑,众人募捐修缮回福桥。廻福桥全长四十二点五米,宽三点八六米,共一十八个廊间。桥东西横亘于坪坦河上,依山就势,清砌半弧挡水金刚墙作桥身基础,中间石砌船形分水金刚墙桥墩,桥墩上迭层架木作枕,上铺木板并建四柱三间木构架遮雨长廊。桥廊东、西位置分建颇具侗族风格的楼亭三座,东西楼亭屋面皆为三层密檐四坡歇山顶式,上施小青瓦挂白檐。戟脊弯月起翘,形若推掌,朴实美观。主脊中段泥塑金鱼,寓意风调雨顺,年年有余。

P1180608

桥廊挂接廊檐,南面装齐腰板壁;北面装实密不透风,整座桥的色彩均以材料本质为基调,质感明快,凝重浑厚,彰显着侗寨文化的古朴、文明、典雅。桥体构件结点凿榫接合,不用一钉一铆,大件小块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粗中带细,严谨有序。初略一看,桥的工艺十分简朴,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然固若金汤,不摇不倒,坚固实用。

DSC_8293-

中间楼亭为五层八角密檐攒尖葫芦顶,葫芦顶端泥塑一只青鸟,意为“农以耕为业,鸟鸣春至来”。葫芦瓜则是侗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常备用的日常用具之一,甚为侗族人民喜欢


DSCF0050-

桥两头进出处,左右各泥塑一对雄狮,似护桥卫士,守护着回福桥的安全


_MG_4313

桥的中部设神龛,供奉关帝


P1180557

桥顶上挂满牌匾


_MG_5243

彩绘画挂满整个杉木板壁,如关帝,骑战马,持大刀,双目炯炯,威风凛凛,还有画着花草虫鱼,民间传说、神话、民族英雄的故事等等内容,栩栩如生

中步

文星橋
_MG_5245

又名“人畜分道桥”

修建于清朝乾隆十年 即1746 年仲秋始建于清乾隆53 年(1789 年)的文星桥,系单孔迭梁木构架廊桥,在桥身建造方面采用侗族吊脚楼工艺中的“挑梁代柱外展法”,桥两头的路基一改通常的条石砌墙,而用巨大的河卵石垒成,在没有水泥结固的年代,这些圆溜溜的大卵石砌成的石墙百年不塌,简直是个奇迹。_MG_5256

_MG_5296

坪寨

東昇橋

东昇桥始建于清末民初,因其位粹坛之东,取其义故之曰东昇桥。东昇桥原桥是用杉木修造,先人以巨木作垫横架河上,于垫上立以柱,人行共上甚是稳安,年代流逝,东去春来,东昇桥随着时光的消逝,几经坎坷,阅尽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乱世之年,几多黎民百姓,借其得以越河逃避,军患匪祸,便民利民,其功大矣斗转星移江山易主共和国之成立,结束军匪之患,是时政通人和,天下太平,父老乡亲将东昇桥进行一次较大的修缮,十年人立之,统除四旧,不拆即毁,东昇桥也惨遭破坏,拆其板壁,毁其柱杆,更有甚着竟将其瓦片抛入河中。雕梁画栋或砍或锯,先人所立如此毁之,岂不叫人心痛,惜乎,惜乎。
岁月苍苍,柳暗花明,神州大地重沐阳光,阴霾妖风一荡而平,政府颁令凡属古典文物,皆保护之例,东昇桥乃先人的汗水,前辈智慧的结晶当保之,当护之,乃自发集资,将东昇桥进行了第二次维修。
改革巨风起,神州人振奋,事物总有更新,东昇桥以木作垫横跨河上终非久长之计,虽有瓦木覆盖其上,总有腐朽之时,桥何以保,于是乎动其念立其志,将木料横垫改为水泥拱桥横跨河上,于拱上立柱作桥岂不美哉。此乃属千百世之坚固大计,何乐而不为乎。
即议之,则行之,雷厉风行,即日动请工程大师凿石诸匠,并一应劳作民工,拦河清基砌石搭拱,各显其能,各尽其力,未几多时拱桥砌成,宛若彩虹,甚是壮观,吉日谷旦拱上竖柱立桥,虽非锦上添花,却凭空给梓里增了不少光辉。
时今功成告竣,一任过往行人,耕作农夫即可倚坐两旁桥凳调息劳作奔波的辛苦,又可凭栏眺望远山近水,使人心旷神怡,墨客文士,依桥吟咏作歌,雅致大兴,诗情画意,实乃妙不可言也。
造者难,护其也非易事也,拱桥虽属坚石造就而桥柱川方却都是木料做成,敬希四方广众,人人留心,个个爱护,先人既传我辈,吾亦当完整地传于后世,才是正理,故云之哉。

_MG_5223_1

坪寨鼓樓

DSC_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