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丽维

视觉剧DS722

DS722是展现在当地环境中,侗族元素组成的多媒体视觉展示。内容以音乐为主线,侗族的建筑、纹样、人物、服饰为主要元素,运用艺术手法进行的动态影像和舞蹈的现场视觉展示实验。而后又以此为元素,结合新的音乐编排合成展示影片。
该视觉剧是对少数民族当地传统艺术的反思和传播。侗族淳朴和热情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领域,村寨沿河而起,百姓搭木成桥,丁卯成楼,组成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韵。人们复一年的在田间劳作、反而清闲平淡、与自然和谐共处。然而在这原始而富饶的村寨之间,忙于安居城市、追逐灯红酒绿的人间烟火,多少传承的艺术遗产慢慢在消逝、多少山林遭灭顶、多少平地起高楼。人们在为生活而忙碌、艺术也因此变的暗淡而无光。
主体构成:音乐构成视觉框架,所有视觉编排围绕音乐展开。构成音乐视觉元素拟为音乐电平线条,颤抖的音乐线条与江水匹配形成视觉线索和主基调。
元素组合:视觉侗族织锦花纹、图样、塔房纹饰、建筑结构等等构成视觉元素,几何抽象化形成以关键词为内容的视觉表现,组合与匹配,用投影的技术手段与环境结构结合,构成设计化的建筑投影表现。

DSC_8945
现场展示:采访和记录侗族歌舞剧的舞蹈技巧,结合现代的舞蹈形式和表现方法,以单纯的动作和片段配合以投影画面做编排和互动形成现场表现形式的影像设计元素。
以上构成视觉剧主要的内容和形式,成为展示基础素材。
内容再设计:获取创新的表现方法和内容,用再设计的方法提高和强化主体,成为DS722的主要展示手段。再设计的音乐混入大部分的现代和电子声效,也加入侗族生活、歌唱、乐器等等成为最终的展示音乐,颠覆情感叙事和渲染气氛的结构。通过剪辑和画面分割,进一步提高在展示手法和视觉内容上的表现。

DSC_8984

总体借用侗族中的各个元素,平面设计、多媒体表现的方法,将这些元素在音乐的结构基础上构建一次视觉表现,用投影的方式把当地的环境作为视觉介质,集合舞蹈的形式构成整体的视觉效果。当然音乐是作为构架的整体,把视觉元素进行抽象的组装。7月22日以现场现出的形式来获取最终的视觉元素和记录。
影像设计的后期,以影像设计的原始方法,继续以音乐节奏的视觉形式为主要线索,表演为内容做深入主题的剪辑和再设计,最终成为DS722成果的演示。

阳戏的面具制作

阳戏面具造型古朴、别致,以面相和头冠区分角色。一套面具一般有32个,包括常见关公、大王、丞相、皇生以及正神、凶神、牛头马面等。现在哨尉戏班里冷定祥、陈永霞、陈永隆仍保留着上辈传承下来的面具制作技艺。

1125

面具制作工具

制作面具一般选用直径为七寸的柏树为原材料。陈永霞说:“树的直径过大,砍削起来很费力;直径小了,做出来的面具戴不了,七寸刚好合适”。选好合适的木材后,削掉枝桠,从中劈成两半。将其放在湿的泥土上面,或者在树干外裹上一层稀泥,放在露天下搁置两个月,他们称这个过程为“发汗”,实际上是去掉其中的水分。待木材干后,锯成9寸左右(30厘米)长的小段开始雕刻。雕刻时一边刻画,一边雕,左后打磨。打磨完成后以油漆整涂重彩。制作出来的面具,强调各个角色的个性特征,粗犷而各具神韵。
在面具的制作过程中还遵循一定的规矩,否则制作者会生病,甚至因此而丧生。在制作关帝圣君和玉皇大帝时尤其如此。所以只有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制作出来的面具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人有诚心,神有感应。DSF3606

酉阳阳戏面具

酉阳阳戏,亦称面具阳戏、脸壳戏,是一种集祭祀礼仪与戏剧艺术于一体的宗教色彩浓厚的民间戏剧,系酉阳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因独具特色而成为“一枝独秀”,被专家称为酉阳的“文化地理标志”。

酉阳阳戏源于上古时期的“傩仪”,既保留了傩戏的精华,又融合了地方土戏和花灯唱腔特色逐渐演变而来。据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风俗志》载:“凡咒舞求佑,只用男巫一二人或三四人。病愈还愿,谓之阳戏,则多至十余人,生旦净丑,袍帽冠服,无所不具,伪饰女旦亦居然梨园弟子,以色媚人者,盖巫风为淫风。”

P1010253

酉阳阳戏起始流行于酉西一带,创始人为冉发兴、陈法林,无固定剧本,全凭口传心授。据阳戏艺人陈德禄介绍,祖辈口传的阳戏成型于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倡导,在白马堂启教,供奉关胜帝君。

 阳戏面具一般有7到32付不等,表演时依据人物形象的不同戴不同的面具。唱腔有:大王腔、生腔、亟相腔、皇生腔、元帅腔等以人物形象有各具不同的唱腔。所用乐器:鼓、锣、钹、勾锣、马锣等;曲牌有:【长路园】、【三起三落】、【三松三紧】、【一、二、三锤】、【吊五锤】等分九板十三腔。今在该县小河镇周围活跃着7个阳戏坛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地域性、特殊性,有自身的文化特点,保留了自己的本质特征。具有“歌舞求神、载人还愿”、“农忙务农、农闲从艺”等原生态文化形式及原始风貌。

 面具3 

摘选自《面具阳戏独一无二 成为酉阳的”文化地理标志”》

 

阳戏的表演流程

697

酉阳阳戏集祭祀仪式与戏剧表演为一体,分为七个步骤。

首先是请神,由掌坛师恭请关帝圣君和众陪神、戏坛宗师临坛受祭。表明主人家的愿请,酬神内容。请神受纳,祈求整个仪式的成功。

其次是关爷镇殿。记住关公神威震慑邪魔,避祸祛灾。
第三是庞氏夫人镇台。祈求崇奉庞氏夫人替主人家达成愿望,同时借庞氏夫人的故事宣传传统的儒家思想。
第四即位正戏。正戏的剧目视主人家的愿请缘由和戏班成员情况而定。
第五为送神勾愿。由掌坛师祈求神明勾销主人家许下的愿望,帮助主事家驱灾降福,并送各路神明回归来处。
第六是关爷扫殿。演绎关羽离去前替主人家祛祸纳吉,辞别众神和信众。
第七为投蛋。扫殿完成后,整个戏班即演出结束,辞别主人家。掌坛师等成员到主人家午后的十字路口,背向主人家,将神台上供奉的鸡蛋抛向高处摔破,以此检验整个仪式是否成功。

0681

还愿—重庆市酉阳县铜鼓乡白马坛实录

在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贫瘠山村,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如何持续?影像组将通过一系列的可视化设计和微动交互影像装置 ,还原白马坛戏班中的9位演员与4位锣鼓手的演出和生活原型。重点展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的文化生态,同时项目组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戏剧中,共同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民晚会。透过这些影像,我们更应该关注到他们的执着和承诺是对“社会资本”的凝聚和释放过程,而不是一场表演。

5230
根据哨尉阳戏所留下的唱本记录,哨尉阳戏源自清朝。由师祖陈光蛟设立坛口以来,至今已有140多年,至1993年共相传四代,由凡绍宣任掌教。凡紹宣之后,陈永霞继任掌教,直至今日。一般来说,阳戏班子的掌教,也就是班主,主要负责的是日常的组织工作,而在班子内通常会另设一名巫师,掌管通神祈愿的工作。

白马坛共有13位成员,班主陈永霞还兼任巫师。陈永霞家堂屋供奉着关公,本地及周边村子的村民都常来祭拜。据陈永霞说,当地阳戏主要做愿戏,既可以有小愿,也可以做大愿。当地发得最多的愿无非五种,与人生娶、生、寿、禄的传统祈福一致。具体的愿望其实都很朴素。首当其冲,许得最多的愿便是找对象,一般是愿主亲自前去堂主家发愿许愿; 其次是儿孙愿生儿育女;三是过生日,祈福长寿平安;四是生病,祈求早日康复;五是祈求金榜题名,早日登科。

 

“新通道”文化创意产品

Why?-由地域文化发展创意产品的必要性
党中央部署“文化兴国”战略,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我国丰富的多民族文化传统与各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引自美国文化人类学家k.克拉克洪 《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产品蕴含时代和文化的印记,是记录、反映、传播、延续地域文化的鲜活生动的载体。现代工业设计观念的注入,能给地域非物质文化尤其是手工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通道书稿1
在将本地化及全球化观念带入民族文化再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将以设计师的角度去挖掘当地具有价值的文化符号,用设计去做本地化的事情,利用当地丰富的各种资源为本土文化、服务和生产发展做设计;同时唤醒本土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意识,强化地域文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体现为本地生活用品与生产工具的再设计。
另一方面我们作为传达者,将反映在侗族各层面的设计语言用新的语言传达出来,发出作为少数族群文化可在设计上创造独特价值的声音。这一部分表现为旅游文化纪念品的创新设计。我们通过建立本土设计知识系统,联合当地产业研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带动本土制造业的发展,这种融合手工工艺和现代制造业两种领域,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的设计,将为产品带来了一种新价值,形成地方产业特点,振兴地方文化与经济,创造一种典型的知识型的地域经济创新模式及可持续的设计体系与创新的商业合作模式。
How?—从地域文化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
纵观人类艺术与设计史,每一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经典物品,无不从设计理念到制作工艺、从形态到质感、从色彩到布局构图,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体现着特定时期的时代特色,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审美需求、文化特色和风格特征。因此,基于本土设计知识系统的产品开发也理应坚持源于地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满足当地生活与发展需求。
我们通过田野考查、实地观察与用户访谈,搜集整理了当地衣食住行、物与非物、形色材等方方面面的素材,充分了解与挖掘当地生活形态、生产与消费方式的需求,归纳总结成本土设计知识系统的资源库,凝炼成六个关键字:

形式,散落当地的公共造型,在地方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通用性。如从地形地貌中提取的轮廓,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建筑或器物的造型,体现民族精神与信仰的典型图腾和符号等。

材料,源于当地且资源丰富或应用较为广泛的自然材料,强调当地居民根据各种材料的不同质感、特点和性能的合理利用。如竹材、木材和石材等。

构造,当地匠人在建筑营造中所运用的单元构件的形态以及体现各个部件之间的构成方法的局部构造。如斗拱、楼花、隼卯等。

色彩,当地人崇尚与惯用的色彩,以及生活饰物中常用的色彩搭配。如男着青、女着兰的衣着习俗,常见刺绣与织锦的配色习惯,建筑涂漆的典型色彩等。

技艺,源自本土并传承当代的手工工艺,能够体现当地人审美情趣的装饰物以及由当地人崇拜、礼祭活动而衍生的民间艺术。

用具,凝炼民间智慧积累的日常生活器物与生产劳动工具,特别强调顺应材料本身特点而践行的“巧用”。

以六个资源领域的原型为设计发想基础,针对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两类消费群体,采用情境故事法、情感设计法、语意设计法等多种创新设计方法,以可持续为设计原则,坚持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设计开发出20余款基于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

设计方法
情境故事法:
情境故事法藉由情境分析,把设计师从现实的世界被带到产品未来使用的情境,从操作程序的分析到使用环境的整合。同时,帮助设计师将观察所得的信息连贯起来,从中领悟与体验的心得作为创新设计的根据。另一方面,利用不同使用者的特性所发展的情境故事,可以让设计师从不同的观点,去设想不同的使用者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去使用产品,已达到产品符合多数消费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目的。
情感设计法:
在设计中考虑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是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产品除了好用,还必须能吸引人,让人喜欢,给人带来快乐、愉悦的感受。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与生俱来的带有使用者(拥有者)的情感寄托,是联系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纽带与记忆载体。
语意设计:
产品语意经由符号造形、抽象图案和造形要素等的操作,以符号诠释产品设计的意义,提供使用者与产品之间良好的讯息传达,使用者透过造形符号,了解产品的意义,使用产品时将会更贴心、更安全。就文化产品造形的形式而言,设计师运用造形的要素,形状、色彩、质感或材料等,准确的编码让使用者感受到视觉或触觉应有的愉悦。就产品造形的内容而言,设计师应考虑不同的文化、社会习俗或人的行为因素,将这些因素导入设计理念中,藉由心理与感知层面的领悟,正确传达文化符号真正的意义。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设计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兼顾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需要的产品、服务和系统。地域文化产品的开发应遵循可持续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原材、技术及劳动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这样既能建立和谐发展的地方经济,又有利于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与式设计:
参与式设计要求除设计师与研究人员外的第三方(对象)的参与。在我们的项目中, 我们邀请了本土文化的代表及设计的对象来参与设计过程,一来是对当地文化进行更深入且实时的了解跟进,避免表面的符号式设计;再者是为设计提供更宽泛的可能性,相互促进,产生更贴近文化的创意产物。

民居设计

通道的建筑独具特色,当地的鼓楼、风雨桥、寨门等公共建筑颇具盛名,多处被选为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民居以当地木材和河石为材料,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形成侗族村落的独特景观。

寨门1-1

寨门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在《乡土建筑保护论纲》一文中写道,“聚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历史文化意义和功能大于它所有的各个单栋建筑的简单总和……乡土建筑的保护应该以村、镇整体保护为主要方式[ 陈志华. 乡土建筑保护论纲. 陆元鼎, 杨新平.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通道的公共建筑很多已经被确定为文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更让人担忧的是民居的问题。从2006年到2009年的三年之间,我们目睹村落景观被快速破坏的过程。

红房子1111

新样板房效果图

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当地整体景观的价值,在攒够足够的钱后,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木屋换成装饰瓷砖的水泥砖房。这种建筑样式毫无美感,并且与整体景观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个问题最为棘手的原因还在于,村民自愿的选择与我们所期望的可持续或者维持原有的整体景观的目标相违背。另外,侗寨村落大多沿河分布,尽管目前水质仍然清澈干净。但是在过去的三年里,污染渐渐加重的征兆越来越明显,现代生活垃圾和污水被直接排放到坪坦河中。

堂屋1

新样板房室内设计—客厅

环境与工业设计小组从不同的角度为这些问题设计了解决方案。
从建筑和村落保护的角度,环境和工业小组通过对当地村落景观和资源现状的调查,制定了古村落保护条例和环境调查与整治报告,并呈送当地政府作为政策决策参考。古村落保护条例主要包括了古建筑

卧室

新样板房室内设计—卧室

民居设计的认定、保护的内容、修复与改造的方法、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新建筑必须遵守的材料和样式的规定、以及树立公共意识的当地文化自信心的宣传方法、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问题等。环境调查和整治报告以高团村作为规范对象,讨论了日常生活垃圾、生活用水、农业污染的应对办法,提出高团村生态农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可供参考的生态农业模式案例。此外,环境调查报告中还制定了简要的卫生公约,用以规范村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

丁字廊

新样板房室内设计—丁字廊

从住宅设计的角度,设计团队结合通道传统建筑样式和现代生活需求对传统民居进行了改造。新住宅试图帮助村民在新建住房和保护古村落景观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新的民居样板房在保持村落景观的基础上,对传统户型在通风、防潮、防火、隔音、加固、卫生和功能分区上做出了改进,让其更加舒适、宜居。设计团体希望通过这些新增的特点让新的民居住宅成为吸引当地人自愿选择和推荐的住宅户型,从而间接的实现村落景观的保护。
让居民感受都村落保护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促进自觉行动的激励措施。设计团队为当地定制了民俗旅游规划方案,该方案与当地政府的未来经济发展计划一致,通过发展旅游观光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横岭地区文化资源的调查,设计团队重新选取了适合观光的特色景点,对这些景点做出修缮建议;然后以这些景点作为线索,规划服务区域、集散区、以及合适的旅游线路。
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