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社区

儿童美术班

 

13儿童美术组概况:

7名来自HNU团队的师生
60名哈萨克族与回族小朋友
5天短期活动 450件作品
培养当地儿童对自身独特的文化环境的认识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结束后邀请村民和孩子一起举行小小发布会

1工作目标
项目团队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恰勒阔德村组织当地儿童进行美术培训,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关注发掘本地文化,以孩子的视角创造一些具备当地特色并跨越语言的作品。培养当地儿童对自身独特的文化环境的认识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儿童在获得基础的美术绘画技能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欢乐假期”为主旋律,组织当地各族儿童共度暑假。加强各族交流合作、共同进步。在培训结束后,我们将在当地举办小型画展,并将他们的作品结集成册。

10 11 12 9 8 7工作方法
1.班级概况
小组教学团队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肖翱子老师以及米兰理工的卢靖毅博士为主要负责人。小组还包括潘英、谢琪、苏沙、任静、张静雅、栾之珑、孜克如拉、伊力亚尔八名成员。
小组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长等进行了讨论。考虑到游牧民族的特长以及当地儿童的兴趣,我们设置了多种课程内容,包括:绘画、拼贴、陶泥、刺绣。让儿童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尽情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因为新疆离湖南比较远,我们联系了在新疆的合作伙伴在当地采购了一批画材。所有材料除了用于教学,我们将全部捐给那拉提乌拉斯台牧业希望小学。现行的一批疆home的成员对那拉提乌拉斯台牧业希望小学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发现当地有大片草原山坡,于是准备了一大批风筝为课后活动用。同时我们还为当地儿童准备了笔、本子、零食等礼品。

原定招收35名儿童,实际来了60个儿童,包括喀拉苏村八大队、地震受灾区、阿尔善村二大队的哈萨克族、回族与汉族小朋友。最小的3岁,最大的13岁,大部分是5至10岁。在那拉提乌拉斯台牧业希望小学的美术室,我们看到了当地儿童出色的美术、手工作品。有了上次在新通道儿童美术班的经验,我们迅速微调了教学计划,将儿童以7岁为界分为两组进行教学。
2.课程安排
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安排比较基础的绘画训练,引导孩子们进入创造状态,再依次引导孩子们进行陶泥、刺绣的创作。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让孩子对创作工作没有陌生感。
在课外活动上,除了有课间的团队小游戏做调节以外,我们还组织在山坡上放风筝。惊喜的是,作为能歌善舞的好客的游牧民族,孩子们给我们表演了节目,并带着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齐欢乐。
在课程策划上,围绕“哈萨克文化欢乐秀”的主题,分步骤的引导学生制作“欢乐秀”用的服饰、首饰、面具、乐器、摆设等。最终以“欢乐秀”的形式来展示儿童们的创作,舞台道具出自儿童之手,表演服装及配饰亦出自儿童之手。
3. 培养方法
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出发,在阅读参考了一些儿童教育方法的有关书籍文献、网络资料以及上次新通道的儿童美术班经验,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3.1:故事与想象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儿童的绘画。”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也说明了想象力对儿童绘画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是提高儿童绘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的想象不能凭空而来,它是通过一些途径获得的,而“故事”则是儿童想象的源泉之一。
儿童故事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听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儿童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斑斓、开阔。
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交流中发现语言的引导作用对当地儿童的影响较小。所以我们着重通过情景带入和讲故事来培养当地儿童的想象力。
肖翱子老师带了几本著名的儿童图书,在每节课开课的时候为当地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引导当地儿童进行美术创作。

3.2:特长与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他们。
与之前在通道的儿童相比,当地儿童的特长不在于细腻的绘画。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当地的女孩子擅于刺绣,正如马蹄娜的母亲说的:“刺绣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出嫁之前好好学习刺绣手艺”。而男孩子则自由好动。此外,他们都热爱音乐与舞蹈。

针对此情况,我们设置了面具绘画、手鼓绘画和陶泥捏制。改变在纸上绘画的单调,让原本没有耐心画画的男孩子也非常投入的绘制自己的面具手鼓,捏制陶泥。同时我们还设置了手工T恤制作的课程,鼓励儿童将画绘制到T恤上,并在T恤衫上做大胆的剪裁与缝纫。从最开始的“坐不住”到后来的“还要画”,我们见证了孩子们小小的成长。
3.3:尊重与文化传承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发掘本地文化,并将本地文化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物化”,以孩子的视角创造一些具备当地特色并跨越语言的作品。对传播哈萨克族(那拉提草原主要民族)的文化起到积极作用。哈斯克族许多文化靠口头相传,并且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们试图从孩子的视角中,寻找一种跨越语言的可视的方式来传承哈萨克的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出其对本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4 5 6 3 2对于当地的文化,孩子们的感受肯定比我们更为深刻,所以我们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让孩子关注本土文化和热爱民族文化。我们不说自己是来“教学’的,而是对孩子们说,我们非常喜欢他们的民族文化,我们是来做文化交流的。在尊重的氛围中让孩子们重视当地文化,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一点贡献。
工作内容

8月14日 认识绘画材料,纸盘绘画、花草写生8月15日 绘画拼贴、人物写生、 放风筝
8月16日 手鼓、面具花纹图案绘制、羊与马的写生
8月17日 陶泥玩具制作、手工T恤制作(刺绣+绘画+拼贴)
8月18日 书写哈文祝福语
8月19日 肉孜节(到学生家里家访)
8月20日 活动作品成果展——“欢乐秀”、放映活动中拍摄的当地村民和儿童的短片

14 15 16 17 Community_03_cover                 

疆home-style儿童纪录片(1)

QQ截图20140228151839

影片的主角是那拉提草原上的儿童,他们来自不同的名族,怀着各自的梦想,相聚在拉提乌拉斯牧业希望小学,一起参加我们的儿童美术班,画笔、面具、风筝、陶泥···承载着小朋友的欢乐,他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绽放着可爱的笑容。

疆home-style儿童纪录片(2)

QQ截图20140228153258

影片记录了2012年夏天,疆home+style儿童美术班在新疆那拉提草原上的那十几个日日夜夜的全过程,包括小朋友们上过的画画,DIY面具,放风筝,捏陶泥,以及最后举办的欢乐秀活动。

疆home-style生土建筑视频

生土建筑[(000364)17-08-31]

影片讲述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在温差巨大、岩石坍塌成沙的环境下,居民筑土为房,栖居千年的实况。并记录了我们实地考察,意图通过汲取土的基因,重绘蓝图,数字化记录和保存生土建筑,并进行生土建筑改造计划的过程。

共创土陶旅游浮雕及旅游商品

在实地考察期间,湖南大学的师生们与喀什高台民居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吐尔逊江交流学习土陶工艺,以当地清真寺、喀什民居为对象进行土陶浮雕设计,为土陶制作与推广寻找新方向。期间团队成员与吐尔逊江共同创作了《喀什高台民居》和《艾提尕清真寺》土陶模型,以及《骆驼》和《羊》土陶旅游商品。

20121013154204 IMG_7308 羊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