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风景

快来,这里不止有油菜花,还有侗心小栈

侗寨的浪漫,
是风景、人文、物语的交融,
简单纯真,悠然自由。
跟随淳朴乡民热情的邀请,
走一走,看一看
碧水,蓝天,寂静,欢喜。
QQ截图20170629152640 QQ截图20170629152649
推荐一个好去处,
通道.皇都侗文化村侗心小栈,
店铺升级后,3月1日正式营业啦!
您可以进店品一杯地道的马龙茶,
可以亲身感受侗锦的文化魅力,
也可以选购最独特的旅游随手礼。

QQ截图20170629152656

简约文艺范的侗心小栈,相互辉映的白墙水车,墙角落地灯。

QQ截图20170629152749

映入眼帘的侗寨三宝,配以侗家手工蓝染,沁人心脾,请君品鉴。
QQ截图20170629152801
古老的织布机,静静地安放在墙角,窗台陈列着各种陈旧的器皿和全新的设计,看传统和现代碰撞出火花。
QQ截图20170629152811
精湛的传统工艺配合当地温暖的手工,“梭说”将侗锦的独树一帜演绎得淋漓尽致。

品侗寨三宝、体验非凡侗文化,

“梭说”侗心小栈,

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吉大

中心橋
_MG_5205

盖于崎岖之道,理当铺之坪坦,河隔江阻须当设架桥。斯是大众之义务。今我富坪吉大门对面,拦一河流过。水隔两地。自古以来春耕夏作,秋收冬种,皆是挑担涉水忘返甚乃不便。共和国成立后,先人曾几度架一独木桥横跨河上,以便路人行走而能涉水之苦,却屡被洪水卷往异地他乡,无一能免。而后,因众人等计议,架一水泥作杆的平板桥名曰“中兴桥”,本想谋出长存之计,岂料一夜夏洪冲塌桥基,桥身中断,涉水之苦复又重来,男女老少皆不尽望断桥哀叹:中兴桥休矣!老天何不保佑我们耶。

_MG_5211
岁月苍苍,斗转星移,改革的劲风吹过神州大地,时逢盛世,重建中兴桥成了当务之急,一经提议,合团老幼无不欢呼响应,男女踊跃解囊,四方邻里纷纷乐捐,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学校老师,无不为中兴桥的重建而献上自己的爱心,更有料岩、五里庵、红星、新寨等地父老乡亲不惜木料之价贵,少者施其一二,多则捐增三五,随缘募捐,功果无虚,紧急备料,众人施工,整个工程历史十月,于一九九七年十月初四良辰吉时,拱跨过江,竖柱上梁,瓦盖完毕,大功告成。时今桥连两岸,飞檐朝天,蔚为壮观,人行桥上,甚是安平理想,依桥极目四望眺,东面有东风楼,飞檐点流云,南与南临桥遥遥相望,面临沃野肥田,稻香扑鼻,北接城平公路,犹如一条银带伸向远方。春窥群山翠,夏视沃野绿,秋看采收景,冬赏瑞雪天。偶看一二雅士漫步河畔,登桥作歌激发无线诗情画意。其情其景令人流连忘返,实在妙不可言。

_MG_5202
古往今来,行善者终得善果,积德者必增厚福。中兴桥的高峻,将预示梓地坛乡千秋万代风调雨顺,人财两旺,四时兴隆。

_MG_5203
造成难,护桥也非易事,中兴桥耗资数万方得成其大功,特敬告广众,上下往来,士农工商,人人小心,个个留意,加以维护,令中兴桥这颗侗乡之珠,流芳千万世。永古长存。以是为序。

_MG_5214

高步

_MG_4305_1
廻福桥,侗语意即:迂回龙脉,锁住水口,福济侗寨。因此,廻福桥选择在寨子下游油茶山与对门山两山交口处,为三墩两孔迭梁式木构架风雨桥,它是清道光二十年侗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DSC_8288

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九八五年乙丑,众人募捐修缮回福桥。廻福桥全长四十二点五米,宽三点八六米,共一十八个廊间。桥东西横亘于坪坦河上,依山就势,清砌半弧挡水金刚墙作桥身基础,中间石砌船形分水金刚墙桥墩,桥墩上迭层架木作枕,上铺木板并建四柱三间木构架遮雨长廊。桥廊东、西位置分建颇具侗族风格的楼亭三座,东西楼亭屋面皆为三层密檐四坡歇山顶式,上施小青瓦挂白檐。戟脊弯月起翘,形若推掌,朴实美观。主脊中段泥塑金鱼,寓意风调雨顺,年年有余。

P1180608

桥廊挂接廊檐,南面装齐腰板壁;北面装实密不透风,整座桥的色彩均以材料本质为基调,质感明快,凝重浑厚,彰显着侗寨文化的古朴、文明、典雅。桥体构件结点凿榫接合,不用一钉一铆,大件小块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粗中带细,严谨有序。初略一看,桥的工艺十分简朴,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然固若金汤,不摇不倒,坚固实用。

DSC_8293-

中间楼亭为五层八角密檐攒尖葫芦顶,葫芦顶端泥塑一只青鸟,意为“农以耕为业,鸟鸣春至来”。葫芦瓜则是侗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常备用的日常用具之一,甚为侗族人民喜欢


DSCF0050-

桥两头进出处,左右各泥塑一对雄狮,似护桥卫士,守护着回福桥的安全


_MG_4313

桥的中部设神龛,供奉关帝


P1180557

桥顶上挂满牌匾


_MG_5243

彩绘画挂满整个杉木板壁,如关帝,骑战马,持大刀,双目炯炯,威风凛凛,还有画着花草虫鱼,民间传说、神话、民族英雄的故事等等内容,栩栩如生

中步

文星橋
_MG_5245

又名“人畜分道桥”

修建于清朝乾隆十年 即1746 年仲秋始建于清乾隆53 年(1789 年)的文星桥,系单孔迭梁木构架廊桥,在桥身建造方面采用侗族吊脚楼工艺中的“挑梁代柱外展法”,桥两头的路基一改通常的条石砌墙,而用巨大的河卵石垒成,在没有水泥结固的年代,这些圆溜溜的大卵石砌成的石墙百年不塌,简直是个奇迹。_MG_5256

_MG_5296

坪寨

東昇橋

东昇桥始建于清末民初,因其位粹坛之东,取其义故之曰东昇桥。东昇桥原桥是用杉木修造,先人以巨木作垫横架河上,于垫上立以柱,人行共上甚是稳安,年代流逝,东去春来,东昇桥随着时光的消逝,几经坎坷,阅尽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乱世之年,几多黎民百姓,借其得以越河逃避,军患匪祸,便民利民,其功大矣斗转星移江山易主共和国之成立,结束军匪之患,是时政通人和,天下太平,父老乡亲将东昇桥进行一次较大的修缮,十年人立之,统除四旧,不拆即毁,东昇桥也惨遭破坏,拆其板壁,毁其柱杆,更有甚着竟将其瓦片抛入河中。雕梁画栋或砍或锯,先人所立如此毁之,岂不叫人心痛,惜乎,惜乎。
岁月苍苍,柳暗花明,神州大地重沐阳光,阴霾妖风一荡而平,政府颁令凡属古典文物,皆保护之例,东昇桥乃先人的汗水,前辈智慧的结晶当保之,当护之,乃自发集资,将东昇桥进行了第二次维修。
改革巨风起,神州人振奋,事物总有更新,东昇桥以木作垫横跨河上终非久长之计,虽有瓦木覆盖其上,总有腐朽之时,桥何以保,于是乎动其念立其志,将木料横垫改为水泥拱桥横跨河上,于拱上立柱作桥岂不美哉。此乃属千百世之坚固大计,何乐而不为乎。
即议之,则行之,雷厉风行,即日动请工程大师凿石诸匠,并一应劳作民工,拦河清基砌石搭拱,各显其能,各尽其力,未几多时拱桥砌成,宛若彩虹,甚是壮观,吉日谷旦拱上竖柱立桥,虽非锦上添花,却凭空给梓里增了不少光辉。
时今功成告竣,一任过往行人,耕作农夫即可倚坐两旁桥凳调息劳作奔波的辛苦,又可凭栏眺望远山近水,使人心旷神怡,墨客文士,依桥吟咏作歌,雅致大兴,诗情画意,实乃妙不可言也。
造者难,护其也非易事也,拱桥虽属坚石造就而桥柱川方却都是木料做成,敬希四方广众,人人留心,个个爱护,先人既传我辈,吾亦当完整地传于后世,才是正理,故云之哉。

_MG_5223_1

坪寨鼓樓

DSC_8011

鼓楼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

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

fj013 (281)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一般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鼓楼是侗家休闲和集会议事的场所,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组成部分:下部呈方形、六边形或八角形,构成鼓楼大厅;中部是多角的飞檐,层层而上,组成鼓楼的主体;上部是歇山、悬山、多坡面单顶攒尖或叠顶攒尖,装饰着鼓楼冠冕,其构造突破了我国古代塔楼建筑的常规,深受我国古建筑学家的赞赏。

_MG_5312_1

鼓楼亦称凉庭,它是侗文化的象征,是侗寨的独特标志。鼓楼以高而大,伟岸稳重,巍巍挺拔见长。鼓楼楼檐层数为奇数,不管层次多少,均高于民居。鼓楼有厅堂式、干栏式和宝塔式三种类型,柱型有单柱和多柱之分,多柱型鼓楼中间的四根主柱象征四季,12根衬柱象征12个月,合起来寓意岁岁平安、四季祥和。鼓楼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典雅端庄,被文人誉为“秉凉亭之清幽,兼宝塔之奇伟”。

matian

阳烂

陽爛鼓樓

yanglangulou

1993 年被公布为通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 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阳烂鼓楼始建于清朝乾隆52 年(1787), 坐落于县城东南26 公里的坪坦乡阳烂村口。

_MG_3700

整座鼓楼坐落朝南,占地面积242 平方米,纯木质建构。其由门楼,主楼,后楼和连廊四部分组成。门楼为三阙重檐式:双阙的柱均用穿枋与主楼檐柱连接,组合成一个整体。屋檐采用如意斗拱出跳,使门楼屋顶构成歇山形。主楼系三重檐歇山顶式,青瓦坡屋面,高8.2 米。四根中柱至第三层支撑主楼屋顶面。十二根檐柱至第二层承挡二檐挑枋,出跳翘角。主楼第二层正立面左侧,用连廊连接后楼,前呼后应,建筑在村寨道口,更显其典雅端庄鼓楼中间围有四块长方形岩板。

_MG_3855

火堂内圈用河滩卵石砌成花纹,形成周边高,内心低的鸡窝大火堂,围着火堂的四块方形石块外面,铺着青一色的大岩板,使人进去感觉舒服。每逢春节年关,青年小伙子们分别拿着绳子,扛着锤子,成群结队的到山上拖铜柴,扛树蔸,捆柴火,搬来放到鼓楼满满堆上一大堆,供给老人看侗戏,讲故事,谈时事时烤火取暖用,有时烧起熊熊火堂,到深夜临近鸡叫也舍不得散场。1946 年鼓楼前建了戏台,自此鼓楼,岩坪,戏台三座建筑成为一体,成为人们看文艺演出,讲故事的中心场所。

_MG_3708

阳烂鼓楼里人们的生活

IMG_2111

阳烂珍珠泉

 

IMG_2098

水车

 

坪坦

普濟橋

P118068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25日
公布湖南省人民政府立

普济桥始建于清乾隆25年(1761年)现存桥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复建,民国七年维修。

普济桥在众多的福桥中最负盛名,曾被桥梁建筑专家誉为桥梁建筑的“活化石”,可与赵州桥相媲美位于坪坦乡坪坦村,为单孔伸臂梁式廊桥,全长31.4米,桥面宽3.8米。该桥由11廊间连接成一体,木质四柱三间排列架结构。桥的两岸各一个半空心石墩,伸臂梁插在石墩内,以大卵石弹压,然而叠梁再压卵石,直至两岸伸臂合拢。用这种工艺修建木桥极为罕见,被桥梁专家誉为“桥梁化石”。当地老人告诉我们:当年坪坦古寨是湘桂边界古商道上物资集散码头,山外的“洋货”经船过洞庭、入沅水运到这里以后,只能改为力夫肩挑运往桂北。水运繁忙,侗族工匠选择这种设计修桥,为的是不影响船只通航。

摘自:中共通道侗族自制县委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 《通道县情简明读本》P32

IMG_1885-

 

198

寨门

_MG_5202

寨门是侗族村寨特有的建筑之一,侗乡山寨逢寨必有门。侗族村寨大多由一个或几个姓氏聚族而居,寨子的前沿或背后,依照自然环境设篱笆、栏栅、石墙,进寨的主要道路都设有寨门。古时寨门平常是主人.客人进寨的必经之道;特殊情况下,也是阻止外敌入侵的关卡,如今的寨门进出自然,如逢节日庆典,寨门便是迎宾送客的场所。寨门建设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是门的朝向,取纳福纳财、挡灾和福财不外流之意,同侗族的“福”文化密切相关;其次是其建筑格式,因地势不同而不同,有八字扇形式、厢式门楼式、明山暗式、干栏式、门厥式等,门楼屋顶有宝塔式、斜山式、悬山式、庑殿式等。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侗族建筑的瑰宝。

_MG_5104

风雨桥

_MG_3803

风雨桥又称福桥、花桥,是一种集桥、亭、廊、塔四者为一体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在侗族人民心中,福桥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设施,更是护佑村寨的屏障。在民间传说里,它是龙的化身,吉祥的象征。

P1180616

坪坦河从源头至汇入渠江全长约30公里,流经23个侗寨,河上横卧着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福桥17座。文物专家慧眼识珠,将其中始建于清代的最具代表性的9座桥打包申报“国宝”,其中坪坦侗族风情旅游区境内就有迴龙桥、普济桥、回福桥、永定桥、文星桥、永福桥6座,每座桥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fj006_MG_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