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要不要来一场关于花瑶的游戏?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18年毕业设计展自5月25号火热开启,其中在文创产品展区,由张朵朵老师带领的三位学生将花瑶人文风俗手工艺结合不同的游戏机制,以游戏的形式传播着花瑶的文化。
该项目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新通道项目组下“花瑶花”项目的一次新的创新尝试。为当地的留守儿童设计一款学习挑花的游戏软件,让孩子们爱上挑花,传承挑花。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传承“非遗”文化瑰宝—挑花。《挑花高手成长记》将挑花的学习拆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循序渐进,反复熟悉和运用不同阶段的针法,最终实现一朵八角花的简单构型,为学习挑花和挑绣开启趣味横生的初印象,提高乡村儿童对挑花的兴趣,成为小小挑花传承人。
花瑶是瑶族极为独特的一个分支,因其服饰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特别是女性筒裙上装饰有工艺精湛、图案精美的挑花而得名“花瑶”。花瑶地处湖南省境内的湘西南腹地,主要分布在邵阳市所辖隆回县境内。该地区属雪峰山支脉,地形地貌独特,生物多样性保持完好。由于历史原因,花瑶长期与外界隔绝,一方面,封闭带来了地方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其淳朴的民风与独特的民族文化得以在当地完整保留,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花瑶文化活态博物馆”。
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多样性同等重要,是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世界变得越来越一致时,独具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不仅仅是要为人所欣赏,也应该为人所消费。基于民族特色文化的设计战略,运用地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为人们展示未来世界的可能性,已经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工业社会,由于传统文化生存土壤的变化、传承意识的衰退、传承形式的简单化以及庸俗的商业操作等问题,地域文化的断代问题变得异常突出,引导年轻人珍视自己故乡的文化和传统,自觉为家乡建设延续优良文化传统迫在眉睫。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当地的大多数青年人都离开了当地,不再接触挑花等传统文化项目,而是外出打工、创业等,当地的主要人口结构为老人和儿童,使得挑花等传统手艺的传承出现断层,而当地儿童对挑花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得到激发,挑花的传承变的较为被动和局限。
王喜乐:“在确定命题后,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考察,在当地,我们邀请挑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当地的白水洞小学的孩子们进行了多次课堂实验、协同实验和问卷调查,就他们对网络的普及度、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和熟练程度都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做了三份回收率均在100份以上的问卷进行详细的情况摸查。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发现了很多与初期设想反差较大的实际情况。在调研之前,对当地小朋友的手机使用率和对交互的熟练程度都期望值较低,设想的最大问题是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率,然而在实地调查之后发现,当地小朋友的手使用率较高,且对常规交互的熟练度较高,这就启发了我们借助小朋友们感兴趣的载体进行互动学习的想法。”
调研期间王喜乐同学不断修改完善选题的方向和实现的载体,最终确定用严肃游戏的逻辑和方式进行挑花技法的预学习。她还跟着当地的挑花高手奉绢花学习了最基础的针法和相关图形的挑绣,在掌握基础针法的基础上,进行适龄儿童的拆解,添加了“一字针法”作为开启儿童接触挑花的第一关,目的在于能够在简单的针法中掌握较为基础但却贯穿始终的“数纱”“穿针”等核心技能。掌握“一字针法”后,便循序渐进的增加图案的难度和走向的变化,开始培养其组织图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巩固其对数纱、穿针运用的熟练度和控制,慢慢的学会挑花的各种针法和技能。
王喜乐同学表示:“设计这款游戏的初衷是想让这款游戏处于儿童接触挑花之前,作为预学习和浅指导的作用,建立初步对挑花的整体概念理解和技法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在跟随挑花高手或者指导老师学习挑花时,就不会因为陌生而增加挫败感,更不会因此而对挑花失去兴趣。从而帮助培养更多的小小花瑶传承人。”
设计师:王喜乐